联系方式 Contact

天气在线(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9层

电话:010-58995339

手机:18611808504

传真:010-58995339

网址:www.weatheron.cn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践行发展理念 突出创新驱动 努力实现“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摘编)

 2016-07-18 19:26:48  点击:

着力构建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瞄准世界先进气象科技水平,聚焦气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业务技术,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和气象人才工程,优化科技创新与人才体制机制,利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提升气象业务核心竞争力,围绕基层气象现代化需求,加强基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着力构建以科学标准为基础、高度法治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坚持和发展双重领导、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调整和完善气象事业结构,加强法规、标准、规划制修订,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履行政府气象职能,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四)重点实施“六大气象工程”

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警工程。全面实施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建成无缝隙、集约化的现代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发展客观化、精准化技术体系,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覆盖全国内陆和邻近海域的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显著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时效、精细化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建设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建成面向月-季-年尺度的海-陆-冰-气耦合的高分辨率气候预测模式,建立耦合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过程的地球系统模式,建立重大核心技术成果中试平台,开展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在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

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落实国家“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战略,构建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气象大数据环境,建设集约共享的基础设施资源池,建设高效的气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向民生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构建气象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的智慧气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普惠气象服务。

海洋气象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海洋气象发展规划,建设海洋气象观测网,发展基于多源资料融合的海洋气象综合监测业务,建立责任海区海上大风、海雾、海浪以及风暴潮概率预报业务,发展全球海洋气象预报模式,建设海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形成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远洋气象保障能力。

卫星雷达等气象探测基础工程。继续实施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发展等专项规划,推进“风云”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卫星系统建设及业务应用,发展“风云”三号清晨星、降水测量卫星以及静止轨道微波观测卫星,实现多星组网观测业务格局。建立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完善优化天气雷达网布局。建设全国风廓线雷达网,开展新型气象雷达的业务应用试验。建成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天地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着力提高卫星、雷达资料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与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实施,完善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布局,实施西北、华北、中部、西南、东南等区域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开展飞机作业能力建设,提高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及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