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天气在线(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9层

电话:010-58995339

手机:18611808504

传真:010-58995339

网址:www.weatheron.cn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一)

 2023-04-19 19:04:50  点击:

转发于 领略气象 

2022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结合“质量提升年”行动,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气象科技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气象发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气象全方位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取得新成效。

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

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为76.6(图1.1),较2021年增长3.7%,较2017年增长24.4%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6.4%


1.1  2014-2022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数

目前,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多家多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采用动力、统计等方法,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开展模式产品后处理和解释应用,并对多源预报融合生成最优客观预报,已经成为美欧等技术先进国家开展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的国际主流技术路线。

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由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发展保障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综合计算得出。2022年四个一级指标指数如下:

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指数74.6,比上年增长2.7%。启动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国家气象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深化科技评价机制改革,优化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评审机制和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气象科技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强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气象业务基础能力指数75.1,比上年增长3.7%。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强化气象雷达技术性能和协同观测,提升风云卫星定位定标精度和应用服务能力,构建一体化数值预报模式系统框架,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开展气象服务数字化转型,气象业务基础能力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气象服务水平指数80.7,比上年增长4.0%。通过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面向重点行业部门和公众新需求开展分众式气象服务,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全面保障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气象发展保障水平指数76.1,比上年增长3.7%。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及工程立项,持续加大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不断完善法规标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气象发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2022年度气象现代化建设重大进展

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擘画未来十五年气象发展蓝图。《纲要》明确了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气象发展目标。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气象卫星发展规划和综合气象观测规划,明确我国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协同高效精密气象监测系统的目标任务。

中国全球天气数值预报模式(CMA-GFS4.0)业务运行,气象“中国芯”更加强大。CMA-GFS4.0进一步提高了气象卫星资料应用效率和预报精准度,气象卫星资料同化占比从78%提升到80%,模式东亚地区最高可用预报天数达8.5天,全球空间分辨率从25km提高到12.5km,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分众式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3分。全面完成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创新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联合公安、交通部门提升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气象保障能力。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在各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和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弹窗发布。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22年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7.7%,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3分,均再创新高。

新增67部天气雷达,全国雷达监测覆盖率提升3.3个百分点。重点强化西部易受灾地区和人口聚集地区监测能力,西部地区监测覆盖率提升6.5个百分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ROSE2.0)在全国推广运行。研发天气雷达拼图系统v3.0版并推广应用,产品加工时长由10分钟缩短至7分钟,定量估测降水准确率提升7.81%,达到71.3%。粤港澳共建60部天气雷达,率先建成大湾区相控阵雷达协同监测网。

新增两颗风云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完善了中国极轨、静止卫星组网运行观测体系。截至2022年,中国气象卫星观测网共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组网运行(4颗静止卫星、3颗极轨卫星),是世界唯一同时运行上午、下午、黎明星的国家。极轨卫星每6小时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观测资料。第二代静止卫星完成规定区域扫描所用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5,扫描精度提高1倍。

中国气象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转星升级,覆盖国家由21个增至65个。CMACast作为全球三大气象信息对地广播系统之一,与美国、欧洲卫星广播网共同组成全球对地观测数据广播系统。完成自主可控的技术更新后,覆盖范围从亚太地区扩展到非洲、欧洲以及中东大部分地区。CMACast数据加密和用户身份识别技术升级,服务精细化程度、传输稳定程度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内、国际用户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增4架高性能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完成532台(套)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升级改造,增加降水约398亿吨。截至2022年底,全国形成58架(包括购买和租用)人工增雨飞机、1.2万台(套)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的作业能力。人工增雨作业面积约522万平方公里,防雹作业保护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在应对2022年南方高温干旱、森林防灭火、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气候可行性业务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完成790项重大工程可行性论证。为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职能落实,已出台23部地方性气候资源法规(规章),制定发布36项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标准,建设完成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系统。过去5年对全国700多个开发区、2900余项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评估,为减少气候风险提供支撑保障。

建成新一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42分钟。建成以雷达、卫星资料为主的新一代短临监测预警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和实时报警,为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街道)奠定基础。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高质量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新增330余种地球系统多圈层气象相关数据。数据资源持续丰富,新增数据15PB,数据量增加30%。研制开发“全球-中国-局地”一体化气象监测产品体系,全球10km、中国区域1km、局地百米级实况分析产品投入应用。


作者单位 |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编辑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