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更多图片。

市级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

更新:2016-07-23 16:50:12  点击:
产品介绍

市级突发事件预警应用系统由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监控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值班系统、发布手段接入系统、短信平台组成。

总体结构示意图


1.1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系统的功能应包括实现发布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发布,系统包括安全及用户管理、信息接收处理、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子系统、检索统计子系统、信息传送模块等。

系统可以接收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等各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同时还可以接收上级下发和县级上报的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按照流程进行部门审核、应急办审批、复核等步骤,并最终进行预警信息发布。



1.2   运行监控系统

运行监控:充分发挥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以及村、社信息员的作用,按照民政部门的标准以及各类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各阶段的情况调查、收集和报送的规范化流程,实现报警功能,建立汇总和统计分析的规范化流程和标准。监控预警信息从收集到审核、管理、发布以及发布完成等每步的状态监控;监控所有正在发布的任务执行情况,并可以根据预警信息的优先级别对正在执行的任务进行调整;监控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任务执行结果、设备发布覆盖范围等。对于发布失败的设备及任务可以进行再次发送。

服务器监控:监控发布平台所有的服务器工作状态。

终端监控:监控发布终端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1.3   辅助决策系统

利用视频会商系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现场指挥、调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平台。实现态势展现、信息查询统计、资源调度等。

建立领导桌面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三维GIS地图的方式为领导用户提供预警信息、防护目标、危险源,以及气象云图、雷达信息、闪电信息等与应急密切相关的信息,结合预案关联的应急资源信息,为领导异地指挥、决策提供辅助信息。

1.3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是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关键业务之一。

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以气象局为中心节点,横向包括政府应急办、各部门;纵向包括各区县气象局节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实现接收各部门灾害监测信息、预警信息,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及应急资源的共享,充分共享相关部门的预警资料,实现以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灾害,重点水库、中小河流、交通、电力等为重点的预警数据的实时汇交,避免各部门预警信息孤岛现象,建立各部门预警应急响应的跟踪和反馈,逐步完善部门之间预警应急联动,发挥整体优势。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主要包括预警信息数据采集系统、预警数据交换系统等。



1.4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共享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料,实现以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灾害,重点水库、中小河流、交通等为重点的监测数据的实时汇交。

绘制自然灾害监测站点分布图。在气象、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等各部门提供的专业监测站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绘制基于GIS的各类监测站点分布图。

建立实时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显示模块。在高分辨GIS地图上,以文本、表格、图像、图形(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色斑图、等值线图、等值面图等)等方式,实现各种监测数据的静态、动态和三维显示。

建立自然灾害的实时报警模块。通过分析统计,设定各类灾害的分类分级分时段致灾阈值。当实时监测资料达到相应阈值时自动报警,并进入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影响评估模型。

编制基于GIS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地理气候等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致灾因子危险性等因素,建立自然灾害影响评估模型。

建立数据检索统计查询模块。

基于高分辨GIS地图,针对实时监测资料、历史监测资料和历史灾害信息等数据,实现操作简便的分析、检索、统计、查询、制图、显示等功能。

建立产品制作模块和产品数据库。

建立针对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等分部门分类别的产品模板库,将监测信息、灾害信息、预警预报预测产品和灾害影响评估产品,结合相应的基础信息,快速形成各类图文并茂的监测服务产品,并建立服务产品数据库。


1.5    应急值班系统

应急值班系统满足日常值守业务。系统是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急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性,完成预警信息发布过程中的电话记录、值班日志、自动排班、应急预案管理、通讯录管理和公文管理的功能。


1.6    发布手段接入系统

发布手段接入系统依托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实现预警信息数据的接收、加工处理和发布终端发布。建设数据库模块、终端管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预警信息发送模块、终端回执模块。系统通过接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送的预警信息,由信息处理模块生成标准的数据,通过预警信息发送模块发布到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并由终端最终向责任人和公众进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可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自动化、流程化发布。

本系统可实现对各种信息发布手段(户外大屏、农村大喇叭、短信平台、EMAIL邮件、传真、12121热线电话、气象绿色通道、广电频道、微博等)的接口对接,完成对数据信息的自动发布与地理信息空间定向发布。通过对信息发布过程与发布结果的实时监控,对于发送失败的信息,可完成信息的自动重新发送,或可提示联系硬件负责人以便解决硬件运作问题。

该系统建成后,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市县乡之间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相互兼容。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电子显示屏等公众媒体以及气象专用接收终端互联互通。


1.7    短信平台

预警信息发布短信平台可以覆盖三个运营商;主要面向手机短信用户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和对发布的回执、反馈信息进行采集,同时具备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统计和监控的能力;短信平台接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供的特定格式的预警信息文件和发布策略信息以及调查问卷信息,通过运营商短信网关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同时,具备接收用户的反馈短信、收集运营商的回执信息的功能,并将回执、反馈信息上传给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1.7    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

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包括手机短信、12121及多路传真、网站、无线广播插播、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微博、电视台插播等发布技术手段。发布系统预警信息管理及发布系统总体结构见示意图。

通过对发布手段的发布特点、影响范围、受众对象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与分析,可以对实际发生突发状况时所采取的业务实现逻辑过程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1.7.1 12121及多路传真发布子系统

电话/传真发布子系统主要依托于已有的声讯平台(例如12121),加装或扩容带有传真资源的数字中继卡。当有预警信息需要发布时,预警平台将相应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至声讯平台,一方面更新12121语音声讯内容,另一方面驱动数字中继卡,通过声讯平台现有的语音中继线,实现预警电话呼叫/传真发送。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外呼用户,向部分特定用户主动发送传真预警通知。受制于固定电话“点对点”传播效率差的弊端,外呼用户主要面向重点和高端特定用户,如政府领导、广播传媒单位等。

回执传送:提供电话/传真预警是否成功接收的用户回执信息。

需传真服务器1台、多路传真卡1块,传真软件1套


1.7.2    网站发布子系统和掌上移动预警终端子系统

在市级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建立网站发布子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WAP网站和增加现有相关网站预警信息发布功能。网站包括各类预警信息、森林防火、交通、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等。

依托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WAP网站,及时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同时网站具有互联网网页信息推送功能。此外,公众还可通过该网站了解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及掌握应急避险常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等科普知识。

掌上移动预警终端子系统

利用手机平台的便携、即时通讯、即时网络连接等特点研发而成。平台包括了:气象信息采集引擎、气象信息处理引擎、气象专业数据库、气象信息更新服务引擎,网络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共同组成的整体掌上气象台。掌上(移动)气象台主要为全市、县主要领导和分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解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其防

御指导信息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平台。

需租用一个固定外网IP,通过路由到数据服务器获取信息和上传信息。


1.7.3    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发布子系统

在市级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建立电子显示屏、大喇叭发布子系统,利用无线通讯GPRS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至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接收终端。

二 气象门户平台

基于互联网访问的WEB平台,主要内容包括:预警信息发布,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气象产品展示等。


三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建设内容包括:基础信息库、地理信息库、预警信息库、监测预报库、通信联络库、应急预案库。

基础数据库:存储对于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有重要影响的基本信息,如:危险源、防护目标等;

地理信息库:包括行政区域数据、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境界、河流、地名等要素,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依托现有的市政府应急办、市气象局的基础进行建设;

预警信息库:存储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

监测预报库:存储同各部门接入或数据交换的监测信息、预报信息等;

通信联络库:存储国家、省、地市、区县级别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信息;

应急预案库:存储各级预案信息。


更多产品